县动物防疫检疫监管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23-10-11 10:06

查找更多原创文章 - (http://www.pin90.com)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对重点区域开展检疫监督检查的紧急通知》(新政办通知[2007]25号)内容,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将动物疫情进展情况报告如下我县预防检疫监管工作。

1。畜牧业发展概况

全县辖8个乡镇,总人口7.18万人(农牧业人口),有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斯坦族、回族等19个民族。耕地面积49.5万亩,天然草地面积。 619.2万亩,其中可利用牧场面积601万亩。据统计,2006年末,全县牲畜存栏37.26万头,比上年下降8.4%,其中:农业区牲畜存栏11.93万头,比上年下降17.33%;牧区牲畜存栏25.33万头。 ,同比下降3.48%。全县可饲养母畜24.22万头,母畜比例65%,活仔27.57万只,成活率98.9%。牲畜出栏30.73万头,出栏率75.54%;商品牲畜存栏26.45万头,商品化率64.3%。年末家禽存栏11万只,同比增长26.29%;鸡蛋产量684吨,同比增长0.15%。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7432吨,牛奶产量6752吨,羊毛产量673吨,羊绒产量8445公斤,各类皮张219258张。

2。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整顿规范活禽市场秩序、防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工作部署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县整顿、规范秩序清理活畜禽经营市场,强化市场监管。工作意识要提高到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应把整顿和规范活畜禽经营市场秩序作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有效避免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为切实整顿和规范活畜禽市场秩序,使各项工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特制定《温泉县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工作提出了目标、内容和阶段任务,明确了各项任务。部门职责:县畜牧兽医部门负责活畜禽交易市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卫生部门负责活畜禽交易市场从业人员的公共卫生管理;工商部门负责活畜禽交易市场活畜禽交易行为的监督管理;质检部门负责活畜禽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建设部门负责活畜禽市场以外经营活动的检查和监督;县经贸部门负责严格审批活畜禽市场开业条件。同时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实施联防联控。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派出专人,切实加强市场检疫监管,严禁销售无检疫证明的活畜禽及畜禽产品。县畜牧兽医局加大工作监督检查力度,对全县活畜交易市场和牲畜交易市场进行检查。对定点屠宰场、家禽屠宰点进行走访检查,对活禽屠宰条件差、屠宰场卫生消毒不彻底等薄弱环节提出整改要求,责令员工限期整改。

3。以检查促预防,以监督促检查

(一)切实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有效防止病害动物及产品流入市场。一是推进牲畜定点屠宰场和活畜交易市场建设。目前,我县已建成定点屠宰场3个(博镇1个、哈镇2个)和活畜市场5个(博镇、哈镇、安乡、户昌、岔乡各1个),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我县正在向正规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加强检疫促预防。加强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有效防止病害动物和产品流入市场。 ①建立健全动物监督检疫机构,配备强有力的“两员”(检疫人员、监管人员)队伍; ②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产地检疫,杜绝没有免疫耳标、免疫卡的牲畜流入市场销售。 ④充分发挥临时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作用,严防重大动物疫病传入。强制免疫和牲畜转运期间,在赛里木湖设立临时公路动物防疫消毒检查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进出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和车辆消毒全县建立免疫隔离区,确保外来动物疫病不传入。

据统计,2006年,我县完成屠宰检疫牛560头、羊16840只;市场检疫牛1840头、羊38000只、猪480头、家禽18700只、水产品12000公斤(伊赛湖水产有限公司主要进行冷水鱼检疫);产地检疫牛1920头、羊42000只、猪485头、羊毛205吨。全县牲畜佩戴产地标志完成率超过97%。

(二)切实加强动物疫情监测。通过实施动物防疫监测站建设项目,加强了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建设,建立了疫情预警机制,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动物防疫水平得到提升。疫情得到有效改善,保持了全县无重大疫情的良好局面。 。我县因地制宜开展了牛结核病、布病、口蹄疫、马传贫等多种疫病监测工作。通过制定和完善工作制度,对全县动物疫情进行了全面的日常监测,并实行了较为规范的疫情报告制度。每个乡镇农场都有专人负责疫情监测,每个村小组都有一名疫情观察报告员,确保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严肃性。目前,我县动物疫情网络传播已全面启动。我县动物疫情监测不断向规范化、正规化方向发展。动物疫情预警预报机制逐步完善,突发疫情快速反应能力增强。

2006年,我县完成四项重大慢病监测任务:马传贫困隔离马匹100匹,全部呈阴性; 35匹马接受鼻疽检疫,全部呈阴性; 350头牛进行结核病检疫,全部呈阴性;对150只羊、250头牛进行布病检疫采血,全部呈阴性。同时,25份牛血清被送往自治区进行口蹄疫免疫密度和抗体监测。

4。加强免疫工作,提高免疫密度。

我县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落实“五必”、“两强化”的防疫措施和“防、堵、查、查”的工作要求。查、消”,使我县动物防疫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2006年,全县共采购禽流感疫苗116500毫升,两次免疫165195只家禽(春秋各一次),免疫率100%(其中免疫鸡131230只、鸭9113只、 8,180 只鹅)。 , 6,249 羽鸽子, 423 羽其他家禽);采购牲畜口蹄疫疫苗74.84万毫升,完成72.61万头牲畜(只)二次免疫,免疫率99.5%(其中免疫牛5.76万头、羊66.2万只、猪4776头、骆驼1731头);在做好强制免疫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努力做好牲畜日常防疫工作。全县注射各类常规疫苗44.06万剂次,其中牛肺气肿、坏疽免疫2.81万剂次。首次免疫率达94%;注射三联疫苗32.51万只羊,免疫率94%; 8.74万只羊接种了羊痘疫苗,免疫率27%。免疫鸡新城疫4.46万只,免疫率53%。药浴羊56.62万只,牛羊驱虫57.55万只。

5。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自治区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后,xx县委、政府立足实际,认真学习贯彻新政精神[ [2005]102、103、104号文件,及时成立了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并下发了《关于做好乡(镇、场)畜牧兽医站“三权归县”上划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了乡(镇、场)兽医站“三权还县”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县畜牧、编委、人事、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联合派出专人,为乡(镇、场)兽医站开展资产清核、财务审计、人事交接等工作。目前,乡镇兽医站固定资产和人员转移已基本完成。县畜牧兽医局设总会计师1名,乡镇兽医站配备会计员。编委会、人事部门对县乡兽医站人员配置进行了重新评估。核定人员编制为:县兽医站25人,乡镇兽医站共83人(国有牧场28人),其中:哈尔滨镇10人;塔秀乡10人;安乡人9人;茶乡14人;博镇4人;查乡9人;湖昌13人,其中退休人员3人;昆昌市15人,其中退休人员6人。此外,部分乡镇农场还聘用人员,其中安乡3人、湖昌4人、昆昌3人(聘用人员按照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管理办法统一管理)。至此,我县乡镇兽医站“三权还县”工作已全面完成。

根据《实施意见》,制定组织机构方案为:温泉县畜牧局更名为畜牧兽医局,内部增设兽医股,设立行政编制3人。在县动物卫生监督站的基础上,设立温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副科级)和县畜牧兽医站(副科级)。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现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领导职务2人;县畜牧兽医站现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领导职务3人。县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畜牧兽医站、乡(镇、场)动物防疫检疫站、畜牧兽医站更名挂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畜牧兽医站人员配置已完成,站长的聘任将于近期由县委组织部确定。

6。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县领导对乡(镇)负责、乡领导对村(队)负责、村单位干部对户负责、兽医技术人员负责的制度。负责畜牧组。县、乡、村三级签署落实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加大动物免疫政府行动力度,使动物防疫责任全面落实到人。同时,县乡两级加强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大畜牧、卫生、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

二是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①我县加大县乡(镇、场)畜牧兽医站标准化建设力度,切实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项目、世行项目和畜牧兽医站项目建设。其他项目资金切实加强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现场畜牧兽医站软硬件建设、巩固和完善。 2003年以来,共投入动物防疫系统设施设备191万余元,其中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58万元(新哈日布湖镇兽医站30万元,新哈日布湖镇兽医站17万元)。塔秀乡兽医站建设、安日格乡兽医站改造维护2万元、呼和托哈种畜场兽医站改造维护2万元、查干洞格乡兽医站改造维护2万元、改造昆德伦牧场兽医站维护保养2万元,扎尔木特乡兽医站改造3万元),活畜市场建设55万元(博格达尔镇活畜市场建设15万元,哈日布镇活畜市场建设17万元,呼赫托哈种畜场活畜市场建设11万元,安格里乡活畜市场建设12万元)其中,定点屠宰场建设48万元(博格达勒镇定点屠宰场建设13万元,哈日布镇屠宰场建设13万元)。 35万元(含制冷厂房建设及设备引进),投资15万元新建药浴6间,投资15万元完善冷库设备及牛用设备。此外,县畜牧兽医站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也已完成。 。目前,大部分基层兽医站各项业务工作都能正常有序开展,满足标准化兽医站建设的基本要求。②在全县开展禽流感、五媒介预防和常规免疫防疫工作中,县财政、畜牧部门拨出一定资金全力支持动物防疫工作,采购各类防疫物资分批采购疫苗,分批采购各类防疫疫苗。保护区保障动物防疫工作进展,确保“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牲、牲不漏”。不要错过注射”。

三是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通过举办业务技术培训班,强化技术服务质量,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年内举办大型培训班3期,参加人数160人;二、强力配置 2005年,我县投资5万元完成县兽医站实验室建设,并在项目支持下购置了大量实验设备。各基层站的技术服务装备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加强基层兽医站标准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保证有效服务。四是通过招聘退休兽医、村级动员防疫人员、服务员等派出高校毕业生等深入一线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有效弥补了我县兽医技术人员的短缺。我县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绩;五是通过行政干预,增强技术服务功能,完成技术服务任务。在技​​术人员紧缺、人力不足、疫苗接种工作繁忙时,各乡镇场主动从机构中选派有能力的干部积极配合兽医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并将其纳入到防疫工作中。干部年终考核管理机制。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006年,我县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人员与县工商、经贸、卫生防疫等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85家饭店、宾馆(含度假村)和22家县内屠宰场,并进行现场讲解。 《动物防疫法》、《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自治州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实施办法》等相关内容已教育386人。同时,执法人员每月还定期、不定期对乡镇市场肉类检疫、活畜交易市场检疫(原产地检疫)、定点屠宰、集市日佩戴免疫耳标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从而提高全县动物防疫工作水平。逐步走向标准化。据统计,2006年共开展大型宣传活动2次,悬挂横幅12条,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辆20余次,播放录音32次,进行现场咨询40次,记者采访一次。发放宣传品10000余份。全县畜牧系统举办《动物防疫法》培训班3期,参加人数300人,受教育人数超过85%。组织190名畜牧兽医人员参加相关考试。

五是建立健全信息渠道,形成及时报告制度。我县根据实际需要,在县兽医站和各乡镇基层站建立了信息网络。每个网络配备1-2名信息员。各单位负责人亲自负责信息管理和报告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全县范围内将直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进行通报批评。我县始终在稳定时期实行月报告制度,在突发事件期间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预防五合禽流感。

六要认真做好动物普查登记、建档立卡等基础工作。要确保年内普查登记不少于两次,五针疫苗接种不少于两次,常规免疫注射次数不少于规定次数。禽流感的防治工作要认真抓、经常抓。在档案建卡方面,要逐步完善,逐年规范,做到真实可靠、便于管理。同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规范建档立卡,为全面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七是强化监管工作。以确保防控工作进度和质量。县委、县政府带领相关部门领导组成检查组,对各乡镇防疫检疫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暗访,对存在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统一开展部署合理安排,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7。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春节前组织全县兽医、卫生、建设、经贸、工商等部门联合对全县活畜禽市场进行专项检查。

二是加强免疫和免疫监测,制定健全监测方案,加强采样检验工作,尽早开展免疫工作,确保防疫无死角。

三是强化市场卫生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卫生、消毒、无害化处理管理制度。

四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群众家禽消费习惯。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